天天播报:6岁儿童溺水身亡,7岁玩伴成被告,法院这样判
时间 : 2022-08-21 15:56:00来源 : 腾讯网
(资料图)
3个年龄六七岁的小朋友结伴游玩,6岁的小明不幸溺亡,其父母在悲痛之余,将7岁的丁丁及其父母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0余万元。河南省鹿邑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7岁玩伴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依法驳回了小明父母的诉讼请求。
2021年9月初的一天中午,6岁的小明与同村7岁的丁丁和6岁的壮壮结伴游玩。3人一同到村庄附近的在建高速公路工地玩耍时,小明不慎掉落到工地所挖的深水坑内,不幸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后,小明的父母将丁丁及其父母起诉到法院。
鹿邑县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同玩耍的3个小朋友均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身体、智力发育尚不健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自保尚且不足,救助他人更无能为力。同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互之间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对于小明的死亡,丁丁及其父母不存在过错。
“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对小明的溺亡,作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丁丁没有过错,也没有侵害其合法权益,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主审法官宋全林说。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暑期非正常死亡的最大杀手之一。目前天气炎热,是溺水事故的多发高发期,也是防止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重要时段。”宋全林认为,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应担当起孩子安全守护者的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和健康成长,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如何避免悲剧重演,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履行好各自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都有义务在职责范围内,对每一个孩子的行踪,不仅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而且要“有陪同、有监督、有防范、有送归”,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安全意识,筑牢防溺水的安全屏障。
宋全林表示,家长应提醒孩子牢记: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或玩水;未经家长许可,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或戏水;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地方游泳或戏水;不到无安全保证的水域游泳或戏水;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相关资讯
-
世界观天下!广州楼市再现经典促销手法,是噱头还是保障?
了解更多 -
视点!房贷创新要理性看待,谨守风险底线是关键
了解更多 -
全球今日报丨全城众望,白云城投·云麓花城营销中心璀璨绽放!
了解更多 -
当前速看:17家房企联名请求打击“恶意维权”,谁对谁错?
了解更多 -
每日时讯!公园海山海美学示范区盛大开放,倾城悦鉴!
了解更多 -
环球热门:烈日“烤验”!定格高温下建设者最美画面
了解更多 -
焦点简讯:2022年广州市建筑施工企业总工程师科技交流会举行
了解更多 -
【全球新视野】物业丨朗诗绿色生活:2022年上半年公司溢利约为0.24亿元 同比增加约71.4%
了解更多 -
天天热文:金茂服务2022年上半年在管面积同比增长128.6%
了解更多 -
通讯!家居丨海鸥住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0亿元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