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区生娃记:“即便没有核酸证明,该救命时也得救”
时间 : 2022-04-21 14:27:59来源 : 腾讯网
白云妇幼保健院的产房中,医护正在照看新生儿。 (受访者供图/图)
2022年4月16日夜间,出现妊娠反应的钟饪庄决定与丈夫一起,赶往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7天前,他们所在的云城街道被划为疫情管控区,“足不出区,错峰取物”。
不过,钟饪庄一行显得波澜不惊。
首先是报备,社区很快批准了他们步行前往医院的申请。医院离家只有不到两百米,他们花了约半小时来到医院门口。进入医院需要24小时之内的核酸报告,但钟饪庄夫妇只持有72小时的。
丈夫胡正兵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医院门口工作人员在测量体温后,直接让他们进入产科。在产科里,医护人员先用快速试纸测核酸,等钟饪庄身体状况稳定后,再给二人做了一次常规采样。
“社区已经登记了我们的身份信息,我们不担心进不去医院。”胡正兵说。
信息登记源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摸查。广州本轮疫情重点区域在白云区,这是该市人口最多的主城区,此次划定的封控、管控区域涉及55.6万人。初步摸查发现,疫区内有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病患者、独居老人、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15200多人。
4月12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表示,对于孕产妇开辟了应急就医通道,管控区共有54名妈妈顺利分娩。而截至4月20日,单就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已有122名封控、管控区孕妇诞下新生命。
“全部平安分娩。”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大产科主任王尼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该救命的时候也得救”
对身处“人员只进不出,普通社会车辆禁止通行”的管控区孕妇而言,生娃之路并不简单,不仅需要24小时核酸报告,还需要社区、交通、医院的多方配合。
可体内的阵痛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4月16日下午,家住白云区棠景街道的孕妇李培英感觉肚子不太舒服,她担心羊水要破,夫妻二人立刻拨打了所在居委会的电话。
丈夫蔡晓初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电话接通后,他向居委告知了入院需求,随后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医生来到家中,他们先询问李培英的身体情况,又做了胎心监测。蔡晓初本打算约社区提供的爱心专车前往医院,但车辆到达时间已是晚上9点。看到情况不太紧急,加上住院物资没有准备充足,二人便决定次日一早再入院。
17日上午10点,爱心专车将李培英二人送往区妇幼保健院。这趟约二十分钟的车程穿越数个社区、街道的关卡。蔡晓初回忆,小区门口有保安,需要出示居委会开具的出入卡。出小区后,爱心车在公路旁等候。车辆驶入两条主干道的交会处,又遇见了一个关卡,关卡看到爱心车会直接放行,不需要证明,直到车辆停在医院门口,穿着防护服的护士给他们做测温登记,并查验24小时以内的核酸报告。
根据广州市对管控区的管理措施,区内全体人员前3天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之后则建议各管控区每隔2—3天开展1次检测。但居民需紧急就医时,没有24小时内的核酸报告也有便宜之法。
萧岗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何健潮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紧急就医的情况下,居民除了可以做快速的抗原测试,还可以同时拨打120救护车的电话,“我们会把这位居民的情况交给街道备案,不用等审批通过,就让120紧急转运至医院”。
自4月9日白云区划定了1个封控区、2个管控区之时,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就被指定为管控区和封控区内孕产妇的定点收治医院。王尼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4月9日清晨开始,医院只能接收管控区和封控区的病人,为了满足医疗条件,医院工作人员连夜将产科普通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并开始收治孕产妇。
这是一个拥有七十多张病床、上下两层楼的产科。来自封控区和管控区的产妇,分别处于不同的楼层。
王尼萍统计,截至4月20日,在这里生产的122位产妇,顺产的有88个,剖腹产的34个。管控区一部分孕妇以前没有在妇幼保健院产检,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及通过检查来进行风险评估,为了保障产妇安全,产科甚至还准备了单人单间的隔离病房,以备没有核酸证明的产妇使用。
“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即便她没有核酸证明,该救命的时候也得救。”王尼萍说。
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医生在和孕妇交谈。 (受访者供图/图)
24个街道,24位问诊医生
4月9日之后,白云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与社区医院医生对管控区内的足月孕产妇进行了摸排,他们发现,管控区、封控区内孕期37周以上的足月孕妇共有四千多名。
过去十余天里,白云区的管控区域经历过调整、扩大,社区对孕妇的排查统计也从足月延伸至整个孕期。医生们对风险评估较高的孕妇进行逐一随访,有住院指征的孕妇也将她们及时收住院。王尼萍说,目前还有另外一家医院同样在接收管控区的孕妇,同时还有第三家医院正作为备选补充。
钟饪庄回忆,怀孕初期自己办理了围产卡(又称广州市母子健康手册),并在“穗好孕”小程序上进行登记,当时便有了一名社区医生定期追踪她的情况。
怀孕的九个月里,钟饪庄所在的云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定时会给孕产妇提供免费检查,健康信息同时被社区医院掌握。钟饪庄还加入了社区组织的孕妇群,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医生在群里为孕妇解答疑问、提供咨询。
云城街道被列为管控区域后,4月10日,胡正兵接到所在萧岗北社区的电话,电话那一头的工作人员向他询问了钟饪庄的情况,包括孕期周数、目前状况等,并告知胡正兵,如果家中有紧急就诊、用车需求,可拨打社区电话求助。不久,又有志愿者上门排查登记孕妇的身体情况。
何健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区在疫情前就有了基础层面的排查,成为管控区后,社区工作人员对特殊人群的统计,更多在于“查缺补漏”。
4月16日夜里,妻子的羊水破裂时,胡正兵马上拨打了社区留下的号码。4月9日以来,白云区建立了管控区域孕产妇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其中包括医疗服务保障指挥、医疗专家指导、孕产保健管理3个工作组。各助产机构的医疗专家分配给各对口镇街,各位专家将自己的手机号公布给封控、管控区内的孕产妇和社区医生,以便对她们远程会诊。
“白云区总共有24个街道,除了我们医院,区里其他医院的产科主任和医生也参与进来,每个人负责一条街道内孕产妇的远程会诊。以我所在的街道为例,这两天微信群里就加入了近五百位孕产妇。”王尼萍说道。
4月9日以来,前往区妇幼保健院待产及分娩的孕妇数量与往日相比,增长了一倍以上,一直都很忙碌。“住院部到18日为止,已经有八十多位产妇出院,而在门诊部,孕产妇一天的接诊量就达到九十多名。”
目前,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调度了10多辆用以接送病人的救护车,包括在封控区内运营的2辆负压救护车。此外,交通部门还通过出租车公司,给医院增派了20辆爱心出租车,保障管控区内的就医运力。如果病情紧急,孕妇出现早产、出血症状,医院就会派出救护车前来接送,如果是正常产检、出院或情况没有那么紧急,孕妇们就坐爱心车出行。
“好在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要承接来自封控区、管控区所有的孕产妇,王尼萍和同事们这些天里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这不仅仅是入院产妇数量上升的原因,他们还需要一直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屏和口罩给产妇做手术,接生,天气又炎热,带来行动不便,经常是接完生,做完剖宫产,医护人员汗水湿透了衣服。
“比如戴着N95口罩与同事们交流,声音就大到几乎要喊出来;隔着面屏给产妇做手术,也需要格外聚精会神才能看得清。”王尼萍感慨,“好在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16日晚上到达医院后,胡正兵最大的感受就是“快”,由于提前跟社区联系好了,疫情管控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医生建议次日早上进行手术,当天晚上,钟饪庄和胡正兵一夜无眠,不时要做各种检查。“17号将近10点进的手术室,10点半宝宝就已经推出来给我们看了。11点左右我老婆就被推出来了。”胡正兵对手术的细节记得特别清楚。
手术后的第二天下午,钟饪庄就可以在丈夫的搀扶下自己上厕所。南方周末记者打通胡正兵电话时,钟饪庄不时在旁边补充信息。她并没有因为疫情焦虑,她称,自己的“淡定”主要源于与医院的医护人员很熟悉,且之前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上门慰问,总体上不会紧张。
入院后,钟饪庄住的病房是单人房,丈夫在旁陪床。由于疫情管控严格,他们只能在房间内活动,不能随便出住院楼。但因为是第二次生育,胡正兵早早做好了准备,他还加了医院楼下小商店老板的微信,可以微信下单,老板就会把物品送到楼梯口,再由护士拿进病房。这对夫妇的两个孩子都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出生,他们也因此认识许多产科里的医护人员。“宝宝出生后,许多医生护士一走过来就说恭喜你,他们都记得我们。”
而另一位新生爸爸蔡晓初的经历更曲折一些。由于比预产期晚了一周入院,医生在李培英入院后先打了一针催产素,但很快胎儿出现了胎心不稳的情况。“产科的副主任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就亲自操刀来做这一台手术,最后还好母子都保住了。”
目前,妻子出院的时间还没有定,每天仍需要打三四瓶吊水,医院告知他们,社区帮他们安排了爱心车,出院的时候就会有车送回。
“还有很多事情要烦恼,比如该给孩子取怎样的名字。你觉得哪个好呢?”他给南方周末记者发了一条取名链接,希望能有人给他支个招。
(应受访者要求,李培英、蔡晓初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南方周末】所有,腾讯新闻享有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广州疫区生娃记即便没有核酸证明 该救命时也得救